首页/新闻中心/行业动态
    云南:九大高原湖泊“一湖一策”治理 滇池水质好转为Ⅴ类
    发布时间:2017-12-26 00:00来源:

    九大高原湖泊是云南省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保护治理好九大高原湖泊,对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、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意义重大。云南省水利厅厅长、省河(湖)长制办公室主任刘刚在云南省全面推行河(湖)长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通过治理,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水质总体保持稳定,重点污染湖泊水质得到有效改善。

       刘刚介绍,在对九大高原湖泊实行“一湖一策”分类治理工作中,对水质优良的抚仙湖、洱海、泸沽湖,将突出流域管控与生态系统恢复,严格控制入湖污染物总量,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健康;对纳入国家水质较好湖泊保护的阳宗海和程海,将继续强化污染监控和风险防范,提升水环境质量;对污染较重的滇池、星云湖、杞麓湖和异龙湖,将通过开展全面控源截污、入湖河道整治、农业农村面源治理、生态修复建设、污染底泥清淤、生态补水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。

       在先行推行河(湖)长制的昆明市滇池流域、玉溪市抚仙湖流域和大理州洱海流域治理中,各地结合实际,推进入湖河道和滩涂岸线管护保洁、环湖截污和生态湿地建设、“四退三还”、拆临拆违、生态补水、上下游生态补偿等治理保护。抚仙湖关闭径流区26家企业、49个砂石场;建成污水处理厂4个,实现了村庄污水收集全覆盖,城镇污水处理率达87%,城镇生活垃圾处置率达98%,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1.67%,农村生活垃圾处置率达80%;拆除塑料大棚4827亩,实施退田还湖3528亩;搬迁沿湖群众8122人,拆除房屋92万平方米;对抚澄河等8条河道实施综合整治,建成人工湿地2394.99亩、湖滨缓冲带7425亩,8条河流入湖水质均达到了Ⅲ类;全力推进抚仙湖一级保护区中央、省、市、县属企事业单位退出;沿湖2.74万平方米人工沙滩已恢复为自然岸线。

       大理州洱海流域全面推行河(湖)长制,州委、州政府18位州级领导担任州级河长,流域乡镇推行“沟渠长制”。流域245条沟渠设置257名“沟渠长”。河湖水域岸线设置“岸线段长”。为加强水域岸线水生态空间管控,设置“岸线段长”48名。洱海流域实现了148公里环湖岸线和29条入湖河流岸上、水面、流域网格化管理全覆盖。全湖植被面积达到32平方公里,为近15年来最大面积,近岸水体感观明显好于往年同期。滇池流域通过牛栏江—滇池补水工程,已累计向滇池生态补水22亿立方米,与滇池环湖截污、入湖河道整治等综合治理措施联动,使滇池水体污染指数明显下降,水体透明度上升,滇池水质和水环境得到显著改善。滇池流域从2017年4月20日起在滇池流域试行生态补偿机制,已在昆明市滇池流域31条河道推开。纳入“国考”的16条入滇池河道水质全部达标。2017年1-9月滇池全湖水质与“十二五”初期(2011年)比较,滇池全湖水质由劣Ⅴ类好转为Ⅴ类,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下降4.8%,滇池蓝藻水华发生程度由重度逐步向中度和轻度过渡。

    2017年上半年,抚仙湖和泸沽湖水质保持Ⅰ类;洱海水质为Ⅱ类;阳宗海水质为Ⅲ类;程海水质为Ⅳ类;滇池、星云湖、杞麓湖水质由2015年劣Ⅴ类好转为Ⅴ类,滇池30年来首次达到Ⅴ类;异龙湖水质虽为劣Ⅴ类,但水质恶化趋势得到遏制,部分主要污染物指标下降明显。